袁隆平,全称袁隆平(Breedlove,Yuan Longping),祖籍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,是农业科技领域的泰斗级人物。自1974年开始筛选杂交稻以来,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国的粮食产量,他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但是,在他走向成功的道路上,一路都充满了跌宕起伏,一度也曾陷入困境。那么,袁隆平年轻时的逆境求生、精益求精的故事,是怎样的呢?
1953年,袁隆平就读于湘潭一中,被分在了理科班。据袁隆平回忆,那时的他因为家庭贫困,缺乏足够的学习生活用品,只能在夜深人静之后潜入教室,抄清友班同学的笔记。但是,因为没有资金购买书籍,所以他就自己出钱印刷了两本《物理学大纲》和一本《复习数学答案》。为了节省开支,他还加入了学生食堂的行列,靠着每天30毛钱的贫困生补助生活。这样的经历让袁隆平明白了一句话:机会均等,成功在于自己。
1958年,袁隆平考入了北京农业大学植物育种专业。因为喜欢研究作物,袁隆平曾经申请了几次到邻近的实验室进行学习,最终得到了一个实习机会。但是,袁隆平每天需要从北京大学老宿舍附近走到生化楼15分钟,然后再步行2公里到达实验室,总共需要2个多小时。由于路途遥远,往返慢,有时上午要去实验室几趟,晚上才能回到北京农业大学。然而,尽管这一切都很不容易,袁隆平仍然把握住了实习的机会,通过一次次的实践,积累了经验和技能。
袁隆平年轻时的故事,讲述了一位坚持不懈、勇往直前的科学家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,才能取得成功。